学习新技术建议
我们生活在一个振奋人心的时代。我们可以越来越方便廉价地获得大量学习资源。这些资源的传播载体由最初的教室被变成了博客,技术论坛等。坐拥如此众多的学习资源,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好好利用。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在这知识的海洋中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
尽管我的建议主要涉及的是软件开发方面,但是这些原则在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
克服惯性
万事开头难,克服惯性是学习新技术的第一步。举个日常生活中惯性存在的简单栗子,当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会因为遥控器不在身边而懒得换台。幸运的是有很多的小技巧可以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帮助我们克服惯性。对于我来说,微习惯是一个很好用的小技巧。与其被手头的任务吓到,不如将任务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微任务,然后挑选其中的一个开始做起。就“拿到遥控器”这个例子来说,首先扭动你的脚趾,向前伸出,然后推动整个人离开沙发。下一步,身体滑到地上,用脚拿到遥控器,然后起身。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微任务,你会发现自己克服了惯性,并且这项任务不再显得难以完成。这个方法可以被应用到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关键就是将大块任务细分为微任务。
关注大牛
学习新技能的第一步是明确要学什么。它可以是任何你有激情去学,并且想深入学习的一些东西。这种原始的学习欲望非常重要,这种欲望可以在你的学习低潮期给你提供动力。你想学的或许是一门新的编程语言、应用框架或者是新的工具,一旦你确定了想要的是什么,就立刻去收集相应的优秀群体所做的一些优质的工作成果。这些可以从YouTube、Vimeo、HackerNews、各种博客,甚至是你的微博好友那里获取。关注别人做了些什么可以给你强大的信心,让你觉得 “You can do it, too!”
建立知识网
当你对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建立了信心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做一块海绵,然后开始疯狂地吸收知识。从Google搜索关键词“beginner tutorials”开始吧,搜索一些跟你要学习的知识相关的入门教程。如你所知,Nettuts+上面有成千上百的各种教程供你选择,StackOverflow上面也有很多学习资源。此外,Quora也是一些不错的选择。通过浏览这些网上的资源之后,如果想要集中精力学习某一方面,这时就需要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了,个人推荐在Amazon上面寻找一些评分较高的专业书籍来提高自己。
多听多看
随着你对技术的深入挖掘,你可能会想利用更多其他形式的学习资料,比如podcasts,screencasts等等。我的建议是多用 iTunesU,这上面有很多很专业的知识可以让你对于特定的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
可以看一些免费的会议视频材料,比如YouTube上面的Google IO,以及Confreaks!
行动起来
现在你已经看了一波又一波的教程以及视频资料,并且对于想学的技术已经有了一个相当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做些什么呢?没错,是时候理论联系实际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用你所掌握的技术做一个个人的小项目,设计一些简单的功能并且实现他们。毫无疑问,你会遇到很多的绊脚石,当遇到它们的时候,在StackOverflow或者Google上面搜索之,解决之。你已经踏上一条成为某一领域专家的旅程,遇到的困难挫折越多,你会变得越睿智。有句老话说得好,“专家是犯错最多的人”,这意味着他们尝试了很多疯狂的事情来探索这门技术的极限,最后,对于这门技术是如何运作的就可以知根知底。拥有这种洞察力之后,他们便可以随心所欲的运用这项技术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想做的事情(当然,是做好的事情)。
写博客
在你进行你的探险之旅的时候,实时记录下你的成长以及犯下的错误大有裨益。在技术领域,博客是最简单易得并且受欢迎的表达载体。当你准备落笔的时候,你会强迫自己整理思路,并且对积累下来的零散的知识片段进行结构梳理。说不定,通过互联网的分享,你的经历和分享会给别人的成长带来帮助。
如果你想走的更远(比如想像Nettuts+上面的职业作者一样),你也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screencasts。总的来说,写博客能够提升你的个人沟通能力,这与你学到的技术同样重要。
感受技术的脉搏
社交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交流以及发现新鲜事物。Twitter和Facebook是信息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有很多的网站提供更专注的资讯,如前面提到过的Quora网站,这上面有很多涉及面很广的一些话题供人们评论。在这上面可以找到很多知名大牛的建议以及观点。
浏览StackOverflow上面的众多话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你可以看到他人如何探索某种技术的极限。事实上,在人们利用技术做一些疯狂的甚至是荒诞的事情的时候,技术也随之不断的成熟起来。
因此,如果你想要感受到技术的脉搏,并且想确认它是否值得学下去,在StackOverflow上面试着搜索一些话题,看看这个讨论社区的广度与深度。最值得看的是投票最多以及热门话题。你也可以尝试在GitHub上面进行搜索。
参加聚会以及会议
尽管社交网络很棒,但是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面对面的交流。在你住的附近参加一些小组聚会,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你可以知道他人在做的一些有趣的项目,同时也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一些自己遇到的难题!同样的,技术会议对于分享经验以及增长技术大有帮助!
拥抱 GitHub
GitHub是全世界开源项目的标志性建筑物。它是知识以及优质代码的宝库。当你对某项技术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下一步便是在GitHub中浏览寻找有趣的项目。阅读开源代码,尽可能多的阅读。这样做的话,你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
- 如何管理规模较大的项目
- 项目中应用的有趣的库
- 代码规范以及代码全局设计
- 文档风格
- 测试规范
- 解决诡异问题的方法,以及发现项目中有问题的地方
所有的这些知识都在等待着你去挖掘。有趣的是,这些知识的通过一个简单的标签就可以得到,那就是“好奇心”。
专注学习
如果你担心上述的学习过程太迟缓,那么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快速学习模式。你或许听说过“24小时学会某某某”,但是这种方式不是我所推荐的。我认为更合理的是用几周的时间去学习。你可以尝试一下类似“七周学会七种语言”或者是“七周学会七种数据库”等学习方法。尽管这些讲的是语言以及数据库方面的学习,但是你在学习其他技术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思维。
有一个不太相同的学习风格是“困难学习模式”,这种观点的前提是没有人可以真正掌握一门技术,除非每天都练习。所以,想要成为专家,你就需要不停地进行练习。异曲同工的是你可以查看Katas 和 Koans,他鼓励的使用你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些可以让你更好地入门以及接受那些陌生的概念,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开始学习新知识!
学习一门交叉的技能
编程是一项左脑的运动,它利用的是大脑的分析能力,一步一步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发挥右脑的功能,你可以尝试从事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比如说画画、3D建模、折纸、乐器甚至是制作家庭相册等。事实上,编程同样需要大量的创造力。或许你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在睡梦中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你的右脑处理问题的方式很不同,它可以从各种地方获得信息。敏捷开发权威人士Andy Hunt就这个话题写了一本书《程序员的思维修炼》。如果你想点燃你的每一个神经元,建议你开始学习一门交叉的技能。
不害怕探索陌生程序语言
接触新专案或是转换工作跑道时,都有可能需要学习全然陌生的程序语言,许多人对此感到害怕,甚至未尝试就先放弃。其中,跳脱舒适圈的恐惧往往多于学习程序,会担心是否无法重现过去工作的好表现,甚至因此怀疑自身能力。
不论是多厉害的工程师,一定都有起点,就像打造Microsoft Windows基础的微软资深工程师Dave Cutler为文组出身,没受过正式电脑科学教育,比起同辈花更多时间在错误中学习。
在这之中,最重要的两个关键为具备「成长心态」(growth-mindset)而非「固守心态」(fixed-mindset),以及「乐于学习」(optimize for learning)的态度。
学习陌生程序语言这项关键能力会越练越上手,并让你在学习过程中成为更好的程序设计师。
精通Debug
为什麽程序跑出来和我预期的不一样?
是许多工程师会遇到的问题。Debug能力往往是影响工程师是否能顺利完成专案的关键因素,却被大部分人低估。
Debug的系统性思考如下:
- 先假设造成bug的可能原因。
- 若假设为真,界定此假设可能导致的结果。
- 试著检视是否有和这些结果衝突的现象。
- 若有衝突表示假设错误,要重複上述思考过程。
由此可知,想加快Debug速度,要提升「提出假设」和「检视假设」的能力。假设能力可随著Debug经验的累积而提升,检视能力则需加强善用检测工具的技能。
在此过程,必须先假设所有东西都是可检视的,并找出可用来检测或加快检测速度的工具或机制,千万不要只用自己熟悉的工具。
开发节省时间的工具
减少时间做那些电脑就可做的工作,例如开发节省时间的工具和使工作流程自动化。
曾负责Facebook软件基础建设团队的软件工程师Bobby Johnson,带领该团队从6人成长至超过1百人。他观察到,团队中表现出色的人多数写了许多工具,这些看似和绩效无直接相关的工具开发时间可能佔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却因此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其中包含用来部署程序、监测系统,以及其他可节省时间的工具。
优化重复性工作的速度
软件工程师每天可能要搜寻、浏览函数定义很多次,善用键盘快捷键可省下可观的时间。
例如,每次搜寻需花12秒,类似的步骤每天要重複20次,若用快捷键可将搜寻时间缩短到2秒,一年下来即省了40个小时。其他状况如每次Debug都需要在不同装置测试,除了要分别打开app,还要设定测试情境,这时候就可以思考如何加快这类重複性工作的速度。
发展系统性思考模式
写完程序码、让程序可运作仅是冰山一角,要产出真正有价值的程序,必须从程序本身提升到整个系统来思考。
- 你的程序和其他程序库以及其他人写的功能是否相容?
- 程序是否测试完成,并确保其他成员可执行你写的这些功能?
- 部署你的程序需要改变哪些生产环境?
- 新程序对其他正在运作的系统是否有负面影响?
- 客户和使用者的新程序使用情况是否如预期?
- 新程序是否达到公司期待的效果?
固定型思维模式改变的四个方法。
对称赞和成功进行认知转换
第一,对称赞和成功进行认知转换。转换对称赞的认知,我的意思是当你获得错误方式的称赞时,将它们转换为有利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称赞。因此如果有人说“哇,你的工作做得真好,你太聪明了!”,你可以将它转换为“耶!太好了,我在这个项目中真努力!”。你没必要大声地喊出来!但是认知转换能让你提高寻求挑战和付出努力的主动性!
你可以在成功或成就中采用相同的方式。当一些事情进行的顺利的时候,不要觉得“当然会做的很好因为我聪明啊”,而是想“我在这个项目中采用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我应该更多地去应用这个方法”。
转换对失败的认知
第二,转换对失败的认知。当然这个方法的另一面也非常有效。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很大一部分是你怎样应对失败。当你面对挫折或者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时,你的内心戏是怎么样的?如果你觉得“可能我确实不适合这份工作”,这时应该用红色小旗做标识。与此相反,你应该问问你从你的失败中得到了什么或者哪种学习方式你需要改变。这个方法听起来很平常,但是真的很有用。
为挑战庆幸
第三,为挑战庆幸。当你必须竞争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反应?试着为此感到庆幸。这是我在Recurse Center工作时始终坚持的习惯。一些人会坐在我旁边说:“我遇到一个奇葩的Python bug(叹气)”。 我说:“太好了,我就喜欢奇葩的python bugs!”。首先,让我们来说说,有一点是清楚的——当你遇到一个奇葩的bug,相对于bug本身更重要的是,这说明你找到了一些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的事情,这些事情是你可遇不可求的。
像我提到的一样,在Recurse Center没有交付日期,没有任务分配,因此这种心态是无需付出任何代价的。我一般会说“你可以花一天时间在Flask(python的一个框架)上追踪这个bug,多好啊!”现在,在Dropbox(一种云存储服务)上,我们有一个产品要开发,有交付日期和相应用户。我不能总是一味地为花一天时间来为追踪bug感到高兴。因此,我对身处有交付日期的现实中的人们深感同情。然而,如果我必须修复一个漏洞,我承认bug的存在不利于我对漏洞的修复。但是在没有交付日期的情况下,你仍然可以采用我的态度。
关注过程
第四,关注过程。跟很多人一样,我同一些优秀的工程师一起工作。有时,我会试着用不合理的方式修复一些棘手的bug,但是有些人能够以正确的方式修复。在这种情况下,我会习惯性地问他们怎么做到的。尤其当我刚用Dropbox的时候,他们的回答会很有启发性。有时,他们回答的一些信息来自于我根本不知道的知识中。现在,我在这里待得久了,经常看到和别人技术和方法上的不同,或者发现一些自己的方式之所以不能成功的细节。
这种方法对于总是觉得:“这个人能解决这个bug一定是个天才!”的一类人,是长期最有效的。
总结
掌握一门新技术振奋人心,这是一项影响你思维的新的体验。但是首先,你必须克服你的惯性,一旦你做到了,你便开启了从web的每个角落学习知识的旅程。我希望上面讲的十点能够给你的旅程带来一些帮助或启发。